吸頭圓錐體(Tip Cone):觀察內壁是否有裂紋、變形或殘留液體(若有殘留且無法擦拭干凈,可能存在密封性問題),外壁是否有劃痕(深度超過 0.1mm 會影響吸頭貼合度);
按鈕與量程調節旋鈕:按壓按鈕感受回彈是否順暢(無卡頓、無松動),旋轉量程旋鈕時,刻度線是否清晰對齊(無偏移、無空轉),量程鎖定開關是否能正??ňo(防止使用中量程漂移);
外殼與手柄:檢查外殼是否有摔痕、裂縫(尤其吸頭圓錐體與手柄連接處,若斷裂會導致漏液),手柄防滑紋路是否完好(避免操作時打滑)。
吸液按鈕行程:按壓按鈕至第一停點(吸液檔位)和第二停點(排液檔位),感受行程距離是否與日常使用一致(若行程突然變短,可能是內部彈簧老化);
量程一致性:將移液器調至常用量程(如 100μL),對比刻度線與實際量程標識是否匹配(部分移液器因旋鈕松動會出現 “調 100μL 顯 95μL" 的偏差)。
安裝吸頭:將移液器垂直對準吸頭,輕輕按壓并旋轉 1-2 圈(確保吸頭與圓錐體緊密貼合,無松動);
吸液操作:將移液器按鈕按至第一停點,將吸頭垂直插入離心管的去離子水中(深度 1-2cm,避免過深導致液體沾到吸頭外壁),緩慢松開按鈕(1-2 秒內完成,避免吸液過快產生氣泡);
漏液觀察:將吸頭移出液面,垂直靜置 30 秒,觀察吸頭內液體是否有下降(正常情況下液面無變化,若 10 秒內下降超過 1mm,說明密封性失效),同時觀察吸頭與圓錐體連接處是否有液體滲出(若有滲出,可能是吸頭未裝緊或圓錐體磨損)。
天平預熱:確保電子天平已預熱(至少 10 分鐘,若日常持續開機可直接使用),并置于水平、無氣流的環境中;
樣品準備:取干凈的 1.5mL 離心管,在天平上去皮(顯示 0.0000g),加入適量去離子水(約 500μL,避免蒸發影響重量)。
移液操作:將移液器調至目標量程(如 100μL,選擇移液器量程的 30%-80%,避免在量程極值測試,如 10μL 移液器不測試 1μL 或 10μL),按第二步的方法吸取 100μL 去離子水,緩慢注入已去皮的離心管中;
重量讀取:待天平示數穩定后,記錄重量值(正常情況下 100μL 水重量應為 99.8-100.2mg,偏差超過 ±0.5mg 需進一步檢查);
重復性驗證:重復上述操作 3 次,計算 3 次重量的最大差值(正常情況下差值≤0.3mg,若差值超過 0.5mg,說明移液器重復性差,可能是內部部件松動或彈簧老化)。
吸頭是否匹配(如用 1000μL 吸頭裝 100μL 移液器,會因吸頭過大導致漏液);
吸液速度是否過快(產生氣泡會導致實際移液量減少);
天平是否水平(水平泡偏移會導致重量讀數不準)。
異?,F象 | 可能原因 | 快速處理方法 |
吸頭漏液 | 吸頭未裝緊 / 圓錐體有污漬 | 重新安裝吸頭并旋轉貼合;用棉簽蘸無水乙醇擦拭圓錐體內壁 |
吸液后液面下降 | 內部密封圈老化 / 彈簧松動 | 若移液器支持拆卸,更換密封圈(需用原廠配件);若無法拆卸,標記后送修 |
量程旋鈕空轉 | 旋鈕螺絲松動 | 用小螺絲刀輕輕擰緊旋鈕底部螺絲(僅限有維修經驗者操作) |
重量偏差大 | 吸頭不匹配 / 吸液速度過快 | 更換匹配量程的吸頭;放緩吸液速度(1-2 秒松開按鈕) |
頻率建議:每日使用前進行一次快速自檢(尤其用于定量實驗時),每周進行一次精度驗證(用 3 個不同量程測試,如 50μL、100μL、200μL);
清潔要求:自檢后若發現吸頭圓錐體有污漬,需用無塵布蘸無水乙醇擦拭(禁止用尖銳工具刮擦),避免殘留液體腐蝕部件;
故障標記:若自檢發現異常(如漏液、精度偏差),需立即在移液器上貼 “故障標記",禁止繼續使用,避免影響實驗數據;
專業校準:若快速自檢多次異常,需每 6-12 個月送專業機構校準(按 ISO 8655 標準),確保符合實驗要求(尤其用于發表論文或質檢的實驗)。
微信公眾號
移動端瀏覽